大一上


9号下午考完最后一科工科数学分析,裹挟在汹涌的人流中出了理教楼。一对情侣伫立路口,似激流中石般将人潮推开少许,在夹杂着诸如「比之前十年加起来都难多了」讨论的寒风中,在风衣的大帽子之下,他们相拥而吻,旁若无人。

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

考试周复习压力并不大,一个多星期以来睡得越来越晚,番倒看的比一个学期都多,10号照样中午起来,下午混进北师大玩了一圈,11号又到故宫走了一遭。12号——也就是今天,舍友是中午的飞机,索性就和他早上拼车过来了,尽管我的飞机在黄昏(我特地把机票从夜晚改到黄昏,又选了一个右边靠窗的座位,希望能看到夕阳)。我先去KFC吃了点东西,左侧面的交谈声传来“综测”云云,细听明显是由我们学校的高年级同学发出的,前方坐着的那群人中一个大概是我们班的同学,但也并未打招呼。一个电话打来,告诉我托运行李中还有相机电池。我去取回电池重新过安检,恣意逛了一些展馆,现在坐到了星巴克开始写这篇文章。

又想起2019年的夏天,在广州打完NOI后,学长的高铁比我的早,我们一起来到高铁站,我也像现在这样,不过当时似乎是在看STM32的教程什么的吧。

真快呐….

概括性

这学期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是空的,除了早晚军训,白天也就是听听讲座什么的(现在仍记得清楚的是中央民大的一位教授所讲的《民族与宗教》,斯巴拉西)。我进入了军训摄影组,也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摸鱼,最终做出了一个短片,感兴趣的可以到B站去看(由于BGM选了英文歌没法投官号,我也赌气似的不想妥协),链接在此

先来介绍一下本学期的基本情况吧。

课表

刚开始上课有点暴击,特别是周二,吃饭的时间也很短很困难。后面陆续结了一些课之后就越来越轻松。体育课柔道和公选课日本流行文化与社会是自己选的。柔道是我这学期的痛苦源泉,第二节课开始前滚翻后滚翻我就吐了(后面每一节课都要做,而且已经上到第二周了没法换课),后来摔的搭档是我体重的1.5倍,不过好歹这位搭档也挺能划水的,至少免去不少肉体痛苦。到后来,翻跟头倒也不大会晕了,也算是一种进步吧(笑。而日本流行文化与社会乃是我的快乐源泉,上课的是一位资深老肥宅,跟听单口相声似的,很有意思。总体来说学业上我可能并没有尽力,但心底里大概觉得「这样就足够了」。

关于学生活动,我可以先下一个大而笼统的结论:这学期在这方面是失败的。我没有加入社团,学生组织加入了网络开拓者协会技术部、记者团京工拾光工作室(负责学校B站抖音等运营)、机器人队视觉组。网协没有什么事情故也没做什么,京工拾光并没有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视频题材和人,也基本是在划水,倒是去记者团电视台玩了玩直播。机器人队算是付出的比较多,但也使我受到不小煎熬,算得我另一个痛苦源泉,这个之后再详细说。

阶段性

比较明显地,这个学期大概有两个分水岭:十月初和十二月初。

十月前,我大刀阔斧地开拓着一切,国庆时和高中同学玩(唠嗑)了几天,回来却感到莫名的失落,开始对现状进行种种剖析,心情也急转直下。

在此期间参加了字节跳动的一个线上后端营,粗略学了一点GO语言,这个营的教学管理方式着实谈不上有多优秀,更像是给想要实习的人的一个通道。帮人剪辑了一个视频,第一次通过这个赚到钱,另外还咸鱼卖了开学摄影比赛赢得的手机稳定器。还在大佬网友影响下打了打中科大办的Hackergame,打得很开心,但转头又发现学校里压根没有富于热忱的极客类组织,不免有些失望。另外机器人队要求周末全天呆在地下室,打卡上班计算工时,感觉被剥夺了自由身。我出门渐渐不背着相机了,这真是令人悲哀的信号。

我想要人文关怀啊!引用一位朋友的话——「感到诗意在消亡」。于是开始想念高中,高考前一位学妹的信中说「私以为对过往的怀念是表达对当下深切不满的一种方式」或许不无道理。我感到有些麻木,自己不过是一个装有各种传感器,每秒大致捕捉24帧图像并进行一系列处理的神经网络罢了。

十二月后,课少了不少,我脑中也萌生了几个企划,关于明信片、视频什么的,开始跑到各书院听人文社科类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时间通常在周三晚上,在日本流行文化与社会结课前是冲突的),机器人队上班时溜到图书馆二楼看《科幻世界》(机器人队在图书馆地下室),开始学cs231n(斯坦福的计算机视觉课程)和GAMES101(疫情期间闫令琪教授用爱发电开设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一套组合拳下来也慢慢变积极了些。

矛盾性

上课、自学与bilibili大学

这学期令我非常满意的老师大抵有三位:线代、道法与日本文化。线性代数老师是一位年纪较长的教授,一丝不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讲解细致,也会顾及作业与考试。他会在节日前祝大家节日快乐,不断鼓励同学大胆提出任何问题,在结课PPT上打「知识改变命运,梦想决定未来!同学们,加油!」,遗憾的是,我到头来也没看见过他摘下口罩的样子(结课时一位同学提出想请老师摘下口罩,老师笑了笑谢绝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老师很神奇,语速极快口才极好,完全不顾课本,讲了很多哲学、法理向的东西,与同学在课上对线,开辩论赛,花一节课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有些后悔有几节课没有认真听(另外这门课我参与度并不高,多少还是有些担心平时分的)。至于日本流行文化与社会的老师,之前已经简要提过了。

即使是这三门课,我也很难拍胸脯说好好听了。而像是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这类课程的学习主要还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近乎自学完成的。那么,上课有什么用呢?人文社科类还能说陶冶情操,理工科又如何呢?这使我觉得矛盾。

同时我看了一些诸如「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CS自学指南」的东西,更引发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大思考(雾。另一些困惑还发生在CS(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习中。上文也提到我开始在B站看一些课程并做配套的作业,这些课程质量很高(不仅是讲课本身,更体现在配套作业和资料),我感觉受益匪浅,学得蛮开心,但总是这样——在虚拟世界寻得欢愉后,将眼光放回现实会感受到落差。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现在并未开始上专业课,这个问题恐怕得之后再作讨论,现在开开心心在bilibili大学上课也就不错。

机器人队与学生组织

机器人队就是打大疆办的RoboMaster比赛,我高中也曾参加过这个比赛的高中生夏令营,也算是有些缘分。机器人队在图书馆地下室有几百上千平米的场地,有3D打印机等一系列加工设备,我也拥有了一个工位,工位桌面面积还是很大的。我所在的视觉组主要负责通过处理摄像头采集的画面,辅助机器人实现自动瞄准等功能。说实话,机器人队的硬件资源是不错的,但问题就出在我始终无法产生归属感和热情。个中缘由,或许是没能遇到兼怀技术与浪漫的前辈(对于我参加的其他组织也是如此),另外虽然很没有资格评价,但现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环境确实有些消磨情绪。

机器人队使用飞书(类似钉钉)来管理团队,打卡、开会、汇报工作、文档资料都在上面,这确实使得工作协作更为高效,但同时QQ等传统社交软件几乎就被弃用了。作为一个颇有规模的团体,且大家都需要相处相当的时间(按照工作时长要求是每周二十个小时),团体成员间保持除工作外的交流也应该是很重要的,我们是同事,也更应该是同学和朋友。可是我真的很难看到大家讨论除了工作学习之外的事情,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视觉组后面加入的成员到底有几位、是谁。另外冗杂的例行公事也使我感到厌烦。除了上下班打卡计算工作时长,正常的一周会有视觉组会、项目组会、全体大会,每周三还要在飞书上汇报工作进度。而会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与我无关的,而且一开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保证工作进度稳定推进,防止摸鱼,整体来说或许是有效的,但我个人并不大能适应,不如说这些举措并不能防止一个真正想要摸鱼的人摸鱼——比如某些时候的我。我向往自由。

我一度想要逃避,但又觉得这样很不负责任,而且连比赛都没有感受过那之前的所有就全变成沉没成本了。最后决定至少待完这一年,这学期大都在学东西,下学期就进入比赛季了,也希望能真正作出一些贡献来。诚然,管理这样一个团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前辈也是真心热爱机器人队,想要它变得更好,我也但愿如此罢。

我也在考虑之后应该去向何方,或许最终就找个实验室玩一玩?倒也不必操之过急,先好好学东西,之后有专业课想必也能接触更多吧。暂时的解决方法,像是某次关于现代诗的第二课堂中分享的《种种可能》中的一句——「我的存在不假外求」。

人文关怀与都市传说

学期中,北大的陈平原教授来作讲座,其中有一段话大概意思是:知道为什么大学里都要有水(湖)吗?因为水之于大学,正如文学之于人生,它会涵养你的灵魂。我很庆幸学校里有湖,但是人文关怀却的确是缺失了的。我好像很难给「人文关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就是觉得怅然若失。

后来某一次看《科幻世界》,里面有一篇文章的一个情节以四川大学为背景,我脑中突然蹦出了一个概念:都市传说(脑中这个词的来源约莫是超炮)。这里所谓都市传说,包括但不限于校园内流传的奇闻异事、传奇人物、以学校为背景创作的艺术作品等。都市传说会让人觉得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前有古人」的,那种神秘感会让人心生敬畏,同时也产生别样的情愫,或许可以称作「归属感」。想来,都市传说是人文气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乌卡时代与前路

乌卡时代大概指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是一次第二课堂的主题,老师以经济学的眼光对乌卡时代的内卷进行了些许剖析,最后得出的对策是坚定信念,专注钻研好自己的领域。我问老师如果没有这种笃定怎么办?这难道不更像是自我欺骗吗?老师回说你就需要自己去找到这种笃定。emm好吧。

我不喜欢现在把什么都归于「内卷」的风气,但要说我对成绩什么的毫不关心那肯定是假的(成绩不够我甚至连计算机都将学不了QwQ),焦虑确实是存在的,果然还是太菜了。之前与一位研究生朋辈导师聊天,他给出的建议是要多想,眼光放长远些,想一想之后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早做准备。又想起国庆前看的一部动漫电影《千年女优》中的一句话:「明天才是满月,十四的月亮还有明天,称作明天的希望。」这部电影本身也是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就是说,如果有这么一个能一直追寻的东西,一切似乎就迎刃而解了,但这本身无疑就是十分困难的,而我发现暂时怀着一种得过且过的豁达会更加轻松。

最后,就以《平家物语》OP的一段作结吧。

你在原地迟疑
但命运不等人
呼唤 呼唤
呼唤你启程
那么
就度过这一生吧

我大E了,飞机几乎一直是面朝太阳飞的,一直在追赶夕阳,而且没能追上,现在只能看到天边还有一点点亮光了。

追日

2022-01-12 于MU5706航班


文章作者: 卯婴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卯婴 !
评论
  目录